医院数字区 - 五官科 - 耳鼻喉科 - 鼻炎 - 概况
专家详解萎缩性鼻炎一、萎缩性鼻炎的病因 在现在的医学界里,引起萎缩性鼻炎的说法很多,大体可分为两类。 1、原发性:认为是全身疾病的一种局部表现,可能与缺乏脂类及脂溶性维生素,或与营养障碍、微量元素缺乏或不平衡、遗传因素、胶原性疾病等有关;亦可能与内分泌失调有一定关系,因多发于女青年,并在月经期症状加重。近年来随着免疫学的发展,发现本病患者大多有免疫功能紊乱,故有人认为,本病可能是一种免疫性疾病。 2、继发性:由局部因素引起,如鼻腔粘膜受到外伤或手术切除过多,或因患特殊传染病如结核、硬结病、麻风、梅毒等所致。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晚期,或慢性化脓性鼻窦炎的长期脓涕刺激,发生纤维结缔组织过度增殖,致使鼻粘膜的血行受阻、营养障碍而致萎缩。鼻中隔极度偏曲,一侧鼻腔宽大,增强的气流的刺激,或因粉尘或有害气体的长期刺激也可致病。曾有人提出本病是由于特殊细菌的感染,如臭鼻杆菌或类白喉杆菌感染。现认为这些细菌不是真正的病原菌,仅为萎缩性鼻炎的继发感染。 1、鼻及鼻咽部干燥感:这是由于鼻粘膜的腺体萎缩,分泌物减少所致。 2、鼻塞:脓痂堵塞鼻腔可致鼻塞,或因鼻粘膜的神经感觉迟钝,即使取除脓痂,空气通过亦不易觉察,而误认为鼻塞。 3、鼻分泌物:常呈块状、管筒状脓痂,不易擤出,用力擤出干痂时,有少量鼻出血。 4、嗅觉障碍:嗅觉多减退或消失。这是由于嗅区粘膜萎缩或干痂阻塞引起。 5、呼气恶臭:因脓痂下细菌繁殖生长,脓痂中的蛋白质腐败分解,产生恶臭气味,称臭鼻症。 6、头痛、头昏:由于鼻甲萎缩,鼻腔缺乏调温保温作用,吸入冷空气刺激鼻粘膜,以及脓痂的刺激,皆可致头痛头昏。 三、萎缩性鼻炎的治疗方案 1、局部治疗 (1)无菌温热生理盐水鼻腔冲洗脓痂。 (2)鼻内应用1%复方薄荷樟脑石蜡油、清鱼肝油等以润滑粘膜血液循环和软化脓痂便于擤出;鼻内用1%链霉素以抑制细菌生长,用康复新液每次滴鼻3滴,每天3次减少炎性糜烂和利于上皮生长。 2、全身治疗 维生素A有保护粘膜上皮、增加结缔组织抗感染能力,维生素B2可促进组织细胞代谢,菸酸可扩张血管和改善鼻粘膜血液循环,铁剂可能有治疗本病之作用。 3、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无效者可采用手术治疗,主要目的是缩小鼻腔、减少鼻腔通气量、降低鼻粘膜水分蒸发和减轻粘膜干燥和结痂形成。 手术方法有:①鼻腔外侧壁内移加固定术;②前鼻孔缩小术,两侧可分期进行,约1.5年鼻粘膜基本恢复正常后重新开放前鼻孔;③医用人工生物陶瓷粘骨膜下埋藏术。 4、理疗治疗萎缩性鼻炎 理疗治疗通过北极光鼻炎激光照射治疗仪发射650纳米的弱激光光照射鼻腔,实现杀菌、消炎、修复鼻黏膜,治疗各类鼻炎的作用。物理治疗:把纯棉的毛巾用水打湿后,扭去多余的水呈干湿状,然后敷住鼻子呼吸,每次二三十分钟,起床一次,中午时分一次,下午下班一次,晚上睡觉前一次。这样能有效的保持鼻腔内的湿润减轻鼻腔干燥,从而几乎使人免去了由于鼻甲萎缩干燥引起的头晕头痛,使人清醒自信起来,这种方式无任何痛苦副作用,希望大家能采取治疗,希望亲们健康快乐的生活远离病痛。 1、肺肾阴虚:鼻内干灼,嗅觉减退,鼻内粘膜萎缩,鼻甲缩小,鼻腔宽大,黄绿色痂皮多,或有少量鼻衄,常伴咽痒干咳、五心烦热、语言乏力;舌红苔少,脉细数等肺肾阴虚证。其治疗宜用滋养肺肾,润燥通窍。方药:百合固金汤加减:生地黄20g,熟地黄20g,麦冬15g,白芍15g,玄参10g,当归10g,百合10g,川贝母10g,桔梗6g,甘草6g。若鼻内粘膜萎缩甚者,加天冬、黄精、阿胶。 2、脾虚湿蕴:鼻干涕臭,涕痂留于鼻腔,色微黄而绿,嗅觉减退或丧失。鼻甲萎缩较甚。常伴头昏头痛,乏力纳呆,舌淡脉缓弱等。其治法为健脾益气,化湿开窍。方用:参苓白术散加味:党参15g,山药12g,白术12g,茯苓15g,薏仁15g,扁豆15g,砂仁10g,陈皮10g,桔梗10g。血虚者加熟地黄15g,当归12g,白芍12g,川芎12g。 3、阴虚肺燥:鼻干无涕,嗅觉减退,鼻粘膜色红干燥,轻度萎缩、渗血,鼻甲缩小,咽痒,干咳少痰;舌红少苔,脉细数。治宜养阴润肺,润燥荣鼻。方用养阴清肺汤加减。药用:生地黄15g,麦冬15g,玄参12g,沙参15g,白芍12g,丹皮12g,川贝母12g,炙甘草6g。易衄,加白茅根15g。 制法:将苍、芷、辛、油同放锅内,浸泡24h,加热,待药呈黑黄色捞出,再下冰片、薄荷霜、液体石腊,搅匀,冷却后过滤,分装入瓶内备用。 用法:滴鼻,每次2滴,每日2次。作用:清热消肿,芳香透窍。适用于鼻粘膜充血,或干燥萎缩,鼻塞流涕,嗅觉失灵等。)。 中药药物疗法:鼻正清胶囊、中草药配方:苍耳子30克、柴胡20克、薄荷35克、蔓荆子40克、川芎30克、枳壳25克、龙骨粉10克,手工工序,精心选药、晾晒、研磨,内服,一日三次,不仅对萎缩性鼻炎有效果,对其他鼻炎效果均佳。 3、如萎缩病变向下发展,鼻咽及咽粘膜也可干燥萎缩,时有脓痂覆盖其上,严重者喉、气管粘膜也有此变化。 应注意与鼻部结核、狼疮、硬结病、鼻石、麻风等作鉴别。 鼻炎专题: |
|||
|